科学研究

3月2日姚祝军教授学术报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发布者:刘花德发布时间:2022-02-26浏览次数:164

  人:姚祝军教授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阿扎菲酮的化学与化学生物学(Th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of azaphilones

报告时间:32日(周三)上午10: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797-924-107

主办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研院

报告人简介

姚祝军,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类天然产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1990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212月和19956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任国际访问研究员(Fogarty International Visiting Fellow)1999-2008年期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20089月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曾任南京大学有机化学学科主任、学科教师党支部书记等。曾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上海市领军人才(2008)、江苏省333人才计划(2010)等人才计划。

报告摘要:

阿扎菲酮(Azaphilone)最初发现于真菌,是一大类聚酮类、具有高度氧化的独特吡喃醌双环母核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我们选择一例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阿扎菲酮与环肽杂合的天然产物chlorofusin入手,经近20年的持续科研工作,先后从生源模拟的合成设计、特定化学结构的解析、关键合成方法的发展、反应活性中间体的深入理解及其串联转化、不对称全合成等方面对阿扎菲酮化学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工作,呈现了阿扎菲酮化学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新知识。近期,依据在全合成研究中发现的阿扎菲酮吡喃酮部分在温和水相条件下可与伯胺会发生O→N取代反应并生成稳定产物的特性,由天然产物的特殊反应现象中获得启示,设计并提供了一类新型阿扎菲酮结构的多肽和蛋白质偶联试剂(分子工具),实现了在近生理条件下快速高效地与多肽或蛋白序列中的赖氨酸残基高度化学选择性交联反应,并成功应用于不同生物学场景下多肽、蛋白质以及细胞膜磷脂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功能性修饰。